今天是: 
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
您的位置:
首页
- 多党合作- 参政议政
关于我市基层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(民盟)
http://www.cixi.gov.cn 2010年06月09日

  2008年下半年以来,市民盟文化支部就我市基层文化建设开展了一次调研活动,先后召开了由机关干部、文化站负责人、普通群众参加的座谈会5次,发放调查问卷1100份,回收有效问卷1055份,考察了龙山镇公共文化配送服务市场化运作的试点情况。我们对调研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,并与2005年市文广局组织开展的一次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,对我市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、基层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。

  一、我市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状况的基本分析

  1、基层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满意度较高,但最近几年没有明显提高

  从本次座谈和问卷调查情况看,有42.9%的群众自我感觉文化生活“很充实”或“比较充实”,40%认为“一般”,17.1%认为“比较贫乏”或“很贫乏”,与2005年的问卷调查结果非常接近,2005年度的有效问卷数为3934份。两次问卷调查的数量不同,被调查的个体基本没有重复,得出的数据却仅有细微的差别,说明调查结果基本反映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实际情况(表一)。

表一  文化生活总体评价对比

评价

2005年

2008年

很充实

12.3%

13.9%

比较充实

30.1%

29.0%

一般

40.0%

40.0%

比较贫乏

14.1%

13.6%

很贫乏

3.4%

3.5%

  不同年龄、职业、文化程度的群体对自身文化生活的满意度都有相当明显的差异。不同年龄群体选择“很充实”或“比较充实”的比例分别为:18岁以下58.7%,19至40岁46.4%,41至60岁43%,61岁以上24.2%,61岁以上年龄段为最低,而选择“很贫乏”或“比较贫乏”的比例却以这个群体最高,达到34.8%。老年人群体满足自身文化生活的能力较弱,适合他们的文化活动也相对缺少,因此他们的文化生活应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帮助。

  从不同文化程度群体的选择来看,文化程度越高的群体对文化生活的满意度越高,依次为不识字5.8%,小学24.2%,初中41.1%,高中(中专)51.5%,大专60%,本科及以上63.5%。

  同样,不同职业群体对文化生活的自我评价也有非常明显的差异,满意度分别是:机关事业人员63.4%,个体(私营)业主46.3%,家务劳动者44%,企业员工41.6%,纯务农人员32.4%,无业、失业人员30.4%,外来务工人员20.9%,丧失劳动能力者12%。

  2、群众文化活动可选范围增大,但主要内容相对集中

  随着新兴媒体涌现和文化产品的日益,基层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,群众文化生活的多样化趋势已经显现,选择的范围相对增大。但群众的选择相对集中,77.1%的群众选择看电视为主要的文化生活,选择阅读书报杂志的比例为40.1%,网吧居第三位,选择的比例为33.6%。传统的大众媒体以其资源丰富、获取方便的优势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始终难以动摇,新兴的媒体互联网对群众文化生活的影响迅速扩大。令人担忧的是选择“打牌、搓麻将”的群众比例从2005年的14.9%上升到21.2%,实际上局部区域的比例可能还要高,据我们的日常观察,在农村地区搓麻将的风气非常盛行(表二),而且大多是赌钱的。

表二  主要文化生活内容选择对比

  文化活动项目

占总人数的比例

2005年

2008年

  看电视

70.0%

77.1%

  阅读报纸、杂志、图书

47.5%

40.1%

  上网

24.3%

33.6%

  打牌、搓麻将等

14.9%

21.2%

  参加各种体育健身活动

13.6%

17.3%

  串门聊天

13.5%

16.9%

  听广播

17.5%

14.4%

  看电影或其他文体演出

10.7%

14.4%

  参加各种戏剧、曲艺、歌舞等文化活动

9.0%

12.2%

  郊游

7.0%

  参观博物馆、展览馆等

3.6%

3.6%

  烧香拜佛

3.3%

2.7%

  从总体上看,群众文化生活相对较为单一,如表三所列的一些文化活动场所,有一半以上的人群在最近的一年里一次都没有去过,一年中去过博物馆或展览馆三次以上的仅有5%,去过体育运动健身场馆三次以上的仅有10%,去过电影院或音乐厅三次以上的11%,就连村或社区文体活动室这样的场所,也有41%的群众没去过。

表三  基层群众一年中接触相关文化生活内容的次数

三次以上

一两次

没有去过

博物馆或展览馆

5%

32%

63%

图书馆或阅览室

16%

32%

52%

电影院或音乐厅

10%

28%

62%

体育运动健身场馆

10%

25%

65%

村或社区文体活动室

22%

37%

41%

  3、群众有进一步提高文化生活质量的愿望

  在调研座谈和调查问卷中,干部群众对进一步提高文化生活的愿望很迫切,他们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建议,包括政府要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、多建设文化设施,要加强文化站干部队伍和业余文艺团队的培养,要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文化服务,要多组织开展文化活动,要加强对基层文化建设的辅助帮助等。有的群众在认真回答问题后,特意在问卷后面写上“希望不仅仅是一次调查”。受访群众对“是否会参与镇(街道)或村(社区)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”这个问题的选择是:44%的群众选择“很乐意参加”, 16%的群众选择“如果别人参加,自己也参加”(表四),但需要很好的组织和引导,在问及“我市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”时,有28.9%的群众认为“自己有兴趣参与文体活动,但无人来张罗组织”。

表四:基层群众对文化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

选  项

占总人数的比例

  很乐意参加

44%

  如果别人参加,自己也参加

16%

  去看看,自己就不参加了

30%

  看都不会去看,更不要说参加了

10%

  二、我市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成绩和不足

  近年来,在市、镇两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,以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,建设文化大市为目标,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基层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。

  1、镇、村两级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。近年来全市各地以新建、改建、扩建、联建等方式,加快建设“东海文化明珠”、“村落文化宫”、“文化明珠企业”和“基层文化宣传阅览点”。全市现有10个镇(街道)文体中心达到省级东海明珠工程标准,1个达到市级宁波标准;有宁波市级基层文化宫95个、慈溪市级村落(社区)文化宫194个,文化明珠企业72个,基层文化宣传阅览点600多个,省级文化示范户224户。据统计,全市共有村级文化设施近28.3万平方米,累计投资2.58亿元。

  2、业余文体队伍不断壮大。目前全市有各类文体队伍1000多支,文体骨干26000多名。象龙山镇邱王村已建有篮球队、乒乓球队、象棋队、腰鼓队、文化宣传队、书法美术组和中老年合唱队等业余文体队伍近10支,龙山镇西门外村、庵东镇振东村的农民铜管乐队、桥头镇烟墩村的农民艺术团远近闻名,日益壮大的文体队伍吸引了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。

  3、政府文化服务内容日益丰富。近年来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力度不断扩大,送文艺演出、送电影、送图书、举办免费培训班,“文化送百村”活动的内容越来越丰富,仅2008年度就将600场文艺演出、3500场电影送到全市各地,举办了16期公共文化业务培训班,受培训总人数达到16000多名,建设了61个流动图书馆服务点,下基层、下乡送书达4万余册,受到了群众的好评,有59%的被访群众在最近半年里观看过广场演出或电影,39%的群众认为“文化进百村”活动形式好、内容也丰富、效果实在。

  4、群众性文化活动有声有色。依托现有的文体设施和业余文体队伍,各地自发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也开展得有声势有特色。范市的民间画、三北的舞龙舞狮、逍林的车子灯、周巷镇冯天源的戏曲家庭等都具有很鲜明的特色。文化活动的机制创新也初露头角,如宗汉镇联兴村与周边的五个村结对,半年组台一场戏,每月在六村轮流演出,周而复始。而逍林镇成立了五个村组成的“文化演出联谊会”,规定联谊会各村两个月拿出一台像样的节目,在各村轮流演出。

  在肯定最近几年我市基层文化建设成绩的同时,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,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满足,群众的文化生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(表五)。

  表五  群众对基层文化建设存在主要问题的看法

选  项

占总人数的比例

  自己有兴趣参与文体活动,但无人来张罗组织

28.9%

  自己周围的文化设施太少,空闲时间没地方去

46.0%

现在适合老百姓享受的精神文化产品不多,没东西可看

34.6%

  现在很多文体活动开销很大,自己收入有限,难以承受

29.3%

  大型的文体活动一般在城区举行,观看不方便

34.6%

  1、文化设施利用率有待提高。从表三所列的数据来看,一些重要的文化设施对群众的吸引力不足,一方面因为我市文化设施的网络还不是十分完善,市一级还没有科技馆、体育馆、剧院,镇一级的文体活动中心还有9个达不到宁波市级标准,还有三分之一的村未建成村落文化宫,社区文化宫的建成比例更低;另一方面是因为已建成的设施作用发挥有待提高,现有的博物馆、文化馆设施较落后,难以提供更好的服务,村落(社区)文化宫存在名实不符和名存实亡的现象,一些村落文化宫建成后,疏于管理或无人管理,不能开展经常性的活动,一些村落文化宫实际上变成了村办公楼。

  2、文化站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。全市镇(街道)文化站干部核定编制共58名,但实际在编到岗的文化站干部仅14名,兼职人员7名,配备不足或移作他用的问题严重。同时文化站干部流动比较频繁,在岗时缺少进修、提高的机会,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的干部知识结构、年龄结构老化,新聘用的干部不能尽快地掌握专业技能和工作规律,难以适应农村文化体育工作越来越高的要求。

  3、业余文体队伍缺乏辅导提高。虽然目前我市业余文体队伍数量庞大,但大多雷同,有特色的相对较少。而且参加者往往以妇女和老年人为主,文体队伍缺少高素质、有专业的技能人才,具备组织策划能力的人才就更少。这些队伍往往缺少接受正规培训和辅导的机会,水平相对较低,创作、编排新作品、新节目的能力相对较弱,要创作、排练新节目大多要聘请辅导老师。

  4、文体活动创新不足。文体活动组织程度不高,档次偏低,满足不了群众的欣赏水平,对传统文艺项目的继承上,创新意识不强,象市民族乐团那样获得成功的例子极少见。许多文体活动以娱乐为主,经常看到老面孔、老节目,雅俗共赏的好作品、好节目难以见到。34.9%的被访群众认为“现在适合老百姓享受的精神文化产品不多,没东西可看”。

  三、进一步推进基层文化建设的建议

  努力推进基层文化建设,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,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,也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系,基层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公共事业,政府的推动必不可少。针对我市基层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,建议政府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:

  1、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推动作用。首先,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基层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,切实履行各自所担负的职责,真正把基层文化建设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,切实做好组织管理、政策扶持和服务工作,为基层文化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。其次,要抓好现有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,真正将市、镇两级推进基层文化建设的扶持政策落到实处,并逐步完善。第三,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,确保剧院、青瓷博物馆、群众文化活动中心、游泳健身馆等市级文化设施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,为公益性文化单位提供优质文化服务提供可靠的保障。各镇(街道)要不断提高镇级财政用于基层文化建设的比例,确保其增长速度不低于当地财政收入增长速度。要加强对市级文化扶持资金的监督管理,确保资金用在刀口上。要努力创造条件,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基层文化设施建设,形成全社会共同建设基层文化的最大合力。第四,要加大考核力度,对现有镇(街道)业绩考核体系作适当调整,提高基层文化建设的分值,让考核制度起到真正的激励和督促作用。

  2、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。首先,要加强文化站干部队伍建设,尽快解决文化站干部配备不足、兼职过多、工作负担偏重等问题,吸收一批优秀人才充实文化站干部队伍,有系统有计划地对现有文化站干部进行业务技能的培训,逐步提高文化站干部的整体素质,使文化站真正起到对本镇文化体育工作的组织、协调、指导、督促作用。其次,要建立一支文化指导员队伍,在文体爱好者中挑选一批有业务能力和组织能力的骨干分子,经过培训考核,发展成为文化指导员,通过他们的组织发动,使业余文体队伍能够开展正常的活动。第三,要通过举办经常性的文艺汇演、体育比赛的形式,让基层业余文艺队伍有展示的舞台。市文化馆、市体育总会等单位要充分发挥人才集中的优势,根据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实际需求,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,有计划地开展培训辅导,让更多的群众有更多的机会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。

  3、进一步健全文化设施网络。首先,要立足于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,进一步完善市、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三级文化体育设施网络,加快建设市体育馆、文化艺术中心等大型重点文体设施项目,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。继续加大东海明珠工程和村落文化宫建设力度,尽快普及镇(街道)东海明珠工程,做到村村建有文化活动室。新建住宅小区必须留有文体设施建设用地,为方便小区居民娱乐、健身、休闲打好基础。其次,要重视文化设施的作用发挥,采取有效措施,消除重硬件建设轻作用发挥的现象。对于市级文化体育设施,可以探索和运用灵活多样的管理运行模式,不必全部由政府包养;要畅通渠道,让群众公开评议其作用发挥的情况,督促其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。对于各镇(街道)文体活动中心和村落(社区)文化宫要在加强管理的同时,每年对软件建设和作用发挥情况进行考核评比,合格的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,管理不善、作用发挥不佳的要取消先前获得的相关荣誉。第三,要切实解决相当一部分村落文化宫无专人管理的问题,建议可由市、镇两级共同补助大部分费用,由各村落文化宫聘请专人管理。

  4、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供给。第一,要继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“文化送百村”活动,将文艺演出、电影、图书送到群众身边,继续引进高水准的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。给市瓯乐艺术团给予有力的支持,催生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舞台艺术作品。让不同类型、不同水准的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丰富群众的日常生活。第二,要充分挖掘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与内涵,切实做好青瓷瓯乐、车子灯、高翘、连响、舞龙、舞狮、滩簧、高抬阁、火流星、剪纸、民间画等慈溪优秀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,加以改进提高,不断提高艺术水准,让它们走进群众的日常生活,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项目。三是要组织动员全市文艺工作者,深入基层、深入群众,充分了解群众需求,创作一批为群众所喜爱的文艺作品,特别是适合于舞台演出的戏剧、曲艺作品。

  5、积极探索文化资源整合的新机制。今年8月,我们了解到龙山镇正在进行公共文化配送服务市场化、网络化试点,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。龙山镇将现有文体设施、设备器材等硬件资源和民间艺术、文艺队伍、电影图书等软件资源进行了整合,成立了公共文化配送服务中心,面向社会推出了文化配送服务,服务分为纯公益性、半公益性和市场化三种,他们将服务项目制作成菜单,以文本和网络的形式供群众选择。虽然由于试点的时间不长,我们还不能对它的成效作出评估,但是这种创举应得到各级政府的鼓励和支持。建议龙山镇将试点做深做实,及时总结经验,不断完善。各地各部门要积极开展整合文化资源,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新机制、新方法的创新与探索,为我市基层文化建设走出一条有特色有成效的新路子。(民盟)

  2008年下半年以来,市民盟文化支部就我市基层文化建设开展了一次调研活动,先后召开了由机关干部、文化站负责人、普通群众参加的座谈会5次,发放调查问卷1100份,回收有效问卷1055份,考察了龙山镇公共文化配送服务市场化运作的试点情况。我们对调研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,并与2005年市文广局组织开展的一次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,对我市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、基层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。

  一、我市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状况的基本分析

  1、基层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满意度较高,但最近几年没有明显提高

  从本次座谈和问卷调查情况看,有42.9%的群众自我感觉文化生活“很充实”或“比较充实”,40%认为“一般”,17.1%认为“比较贫乏”或“很贫乏”,与2005年的问卷调查结果非常接近,2005年度的有效问卷数为3934份。两次问卷调查的数量不同,被调查的个体基本没有重复,得出的数据却仅有细微的差别,说明调查结果基本反映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实际情况(表一)。

表一  文化生活总体评价对比

评价

2005年

2008年

很充实

12.3%

13.9%

比较充实

30.1%

29.0%

一般

40.0%

40.0%

比较贫乏

14.1%

13.6%

很贫乏

3.4%

3.5%

  不同年龄、职业、文化程度的群体对自身文化生活的满意度都有相当明显的差异。不同年龄群体选择“很充实”或“比较充实”的比例分别为:18岁以下58.7%,19至40岁46.4%,41至60岁43%,61岁以上24.2%,61岁以上年龄段为最低,而选择“很贫乏”或“比较贫乏”的比例却以这个群体最高,达到34.8%。老年人群体满足自身文化生活的能力较弱,适合他们的文化活动也相对缺少,因此他们的文化生活应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帮助。

  从不同文化程度群体的选择来看,文化程度越高的群体对文化生活的满意度越高,依次为不识字5.8%,小学24.2%,初中41.1%,高中(中专)51.5%,大专60%,本科及以上63.5%。

  同样,不同职业群体对文化生活的自我评价也有非常明显的差异,满意度分别是:机关事业人员63.4%,个体(私营)业主46.3%,家务劳动者44%,企业员工41.6%,纯务农人员32.4%,无业、失业人员30.4%,外来务工人员20.9%,丧失劳动能力者12%。

  2、群众文化活动可选范围增大,但主要内容相对集中

  随着新兴媒体涌现和文化产品的日益,基层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,群众文化生活的多样化趋势已经显现,选择的范围相对增大。但群众的选择相对集中,77.1%的群众选择看电视为主要的文化生活,选择阅读书报杂志的比例为40.1%,网吧居第三位,选择的比例为33.6%。传统的大众媒体以其资源丰富、获取方便的优势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始终难以动摇,新兴的媒体互联网对群众文化生活的影响迅速扩大。令人担忧的是选择“打牌、搓麻将”的群众比例从2005年的14.9%上升到21.2%,实际上局部区域的比例可能还要高,据我们的日常观察,在农村地区搓麻将的风气非常盛行(表二),而且大多是赌钱的。

表二  主要文化生活内容选择对比

  文化活动项目

占总人数的比例

2005年

2008年

  看电视

70.0%

77.1%

  阅读报纸、杂志、图书

47.5%

40.1%

  上网

24.3%

33.6%

  打牌、搓麻将等

14.9%

21.2%

  参加各种体育健身活动

13.6%

17.3%

  串门聊天

13.5%

16.9%

  听广播

17.5%

14.4%

  看电影或其他文体演出

10.7%

14.4%

  参加各种戏剧、曲艺、歌舞等文化活动

9.0%

12.2%

  郊游

7.0%

  参观博物馆、展览馆等

3.6%

3.6%

  烧香拜佛

3.3%

2.7%

  从总体上看,群众文化生活相对较为单一,如表三所列的一些文化活动场所,有一半以上的人群在最近的一年里一次都没有去过,一年中去过博物馆或展览馆三次以上的仅有5%,去过体育运动健身场馆三次以上的仅有10%,去过电影院或音乐厅三次以上的11%,就连村或社区文体活动室这样的场所,也有41%的群众没去过。

表三  基层群众一年中接触相关文化生活内容的次数

三次以上

一两次

没有去过

博物馆或展览馆

5%

32%

63%

图书馆或阅览室

16%

32%

52%

电影院或音乐厅

10%

28%

62%

体育运动健身场馆

10%

25%

65%

村或社区文体活动室

22%

37%

41%

  3、群众有进一步提高文化生活质量的愿望

  在调研座谈和调查问卷中,干部群众对进一步提高文化生活的愿望很迫切,他们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建议,包括政府要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、多建设文化设施,要加强文化站干部队伍和业余文艺团队的培养,要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文化服务,要多组织开展文化活动,要加强对基层文化建设的辅助帮助等。有的群众在认真回答问题后,特意在问卷后面写上“希望不仅仅是一次调查”。受访群众对“是否会参与镇(街道)或村(社区)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”这个问题的选择是:44%的群众选择“很乐意参加”, 16%的群众选择“如果别人参加,自己也参加”(表四),但需要很好的组织和引导,在问及“我市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”时,有28.9%的群众认为“自己有兴趣参与文体活动,但无人来张罗组织”。

表四:基层群众对文化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

选  项

占总人数的比例

  很乐意参加

44%

  如果别人参加,自己也参加

16%

  去看看,自己就不参加了

30%

  看都不会去看,更不要说参加了

10%

  二、我市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成绩和不足

  近年来,在市、镇两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,以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,建设文化大市为目标,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基层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。

  1、镇、村两级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。近年来全市各地以新建、改建、扩建、联建等方式,加快建设“东海文化明珠”、“村落文化宫”、“文化明珠企业”和“基层文化宣传阅览点”。全市现有10个镇(街道)文体中心达到省级东海明珠工程标准,1个达到市级宁波标准;有宁波市级基层文化宫95个、慈溪市级村落(社区)文化宫194个,文化明珠企业72个,基层文化宣传阅览点600多个,省级文化示范户224户。据统计,全市共有村级文化设施近28.3万平方米,累计投资2.58亿元。

  2、业余文体队伍不断壮大。目前全市有各类文体队伍1000多支,文体骨干26000多名。象龙山镇邱王村已建有篮球队、乒乓球队、象棋队、腰鼓队、文化宣传队、书法美术组和中老年合唱队等业余文体队伍近10支,龙山镇西门外村、庵东镇振东村的农民铜管乐队、桥头镇烟墩村的农民艺术团远近闻名,日益壮大的文体队伍吸引了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。

  3、政府文化服务内容日益丰富。近年来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力度不断扩大,送文艺演出、送电影、送图书、举办免费培训班,“文化送百村”活动的内容越来越丰富,仅2008年度就将600场文艺演出、3500场电影送到全市各地,举办了16期公共文化业务培训班,受培训总人数达到16000多名,建设了61个流动图书馆服务点,下基层、下乡送书达4万余册,受到了群众的好评,有59%的被访群众在最近半年里观看过广场演出或电影,39%的群众认为“文化进百村”活动形式好、内容也丰富、效果实在。

  4、群众性文化活动有声有色。依托现有的文体设施和业余文体队伍,各地自发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也开展得有声势有特色。范市的民间画、三北的舞龙舞狮、逍林的车子灯、周巷镇冯天源的戏曲家庭等都具有很鲜明的特色。文化活动的机制创新也初露头角,如宗汉镇联兴村与周边的五个村结对,半年组台一场戏,每月在六村轮流演出,周而复始。而逍林镇成立了五个村组成的“文化演出联谊会”,规定联谊会各村两个月拿出一台像样的节目,在各村轮流演出。

  在肯定最近几年我市基层文化建设成绩的同时,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,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满足,群众的文化生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(表五)。

  表五  群众对基层文化建设存在主要问题的看法

选  项

占总人数的比例

  自己有兴趣参与文体活动,但无人来张罗组织

28.9%

  自己周围的文化设施太少,空闲时间没地方去

46.0%

现在适合老百姓享受的精神文化产品不多,没东西可看

34.6%

  现在很多文体活动开销很大,自己收入有限,难以承受

29.3%

  大型的文体活动一般在城区举行,观看不方便

34.6%

  1、文化设施利用率有待提高。从表三所列的数据来看,一些重要的文化设施对群众的吸引力不足,一方面因为我市文化设施的网络还不是十分完善,市一级还没有科技馆、体育馆、剧院,镇一级的文体活动中心还有9个达不到宁波市级标准,还有三分之一的村未建成村落文化宫,社区文化宫的建成比例更低;另一方面是因为已建成的设施作用发挥有待提高,现有的博物馆、文化馆设施较落后,难以提供更好的服务,村落(社区)文化宫存在名实不符和名存实亡的现象,一些村落文化宫建成后,疏于管理或无人管理,不能开展经常性的活动,一些村落文化宫实际上变成了村办公楼。

  2、文化站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。全市镇(街道)文化站干部核定编制共58名,但实际在编到岗的文化站干部仅14名,兼职人员7名,配备不足或移作他用的问题严重。同时文化站干部流动比较频繁,在岗时缺少进修、提高的机会,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的干部知识结构、年龄结构老化,新聘用的干部不能尽快地掌握专业技能和工作规律,难以适应农村文化体育工作越来越高的要求。

  3、业余文体队伍缺乏辅导提高。虽然目前我市业余文体队伍数量庞大,但大多雷同,有特色的相对较少。而且参加者往往以妇女和老年人为主,文体队伍缺少高素质、有专业的技能人才,具备组织策划能力的人才就更少。这些队伍往往缺少接受正规培训和辅导的机会,水平相对较低,创作、编排新作品、新节目的能力相对较弱,要创作、排练新节目大多要聘请辅导老师。

  4、文体活动创新不足。文体活动组织程度不高,档次偏低,满足不了群众的欣赏水平,对传统文艺项目的继承上,创新意识不强,象市民族乐团那样获得成功的例子极少见。许多文体活动以娱乐为主,经常看到老面孔、老节目,雅俗共赏的好作品、好节目难以见到。34.9%的被访群众认为“现在适合老百姓享受的精神文化产品不多,没东西可看”。

  三、进一步推进基层文化建设的建议

  努力推进基层文化建设,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,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,也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系,基层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公共事业,政府的推动必不可少。针对我市基层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,建议政府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:

  1、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推动作用。首先,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基层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,切实履行各自所担负的职责,真正把基层文化建设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,切实做好组织管理、政策扶持和服务工作,为基层文化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。其次,要抓好现有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,真正将市、镇两级推进基层文化建设的扶持政策落到实处,并逐步完善。第三,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,确保剧院、青瓷博物馆、群众文化活动中心、游泳健身馆等市级文化设施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,为公益性文化单位提供优质文化服务提供可靠的保障。各镇(街道)要不断提高镇级财政用于基层文化建设的比例,确保其增长速度不低于当地财政收入增长速度。要加强对市级文化扶持资金的监督管理,确保资金用在刀口上。要努力创造条件,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基层文化设施建设,形成全社会共同建设基层文化的最大合力。第四,要加大考核力度,对现有镇(街道)业绩考核体系作适当调整,提高基层文化建设的分值,让考核制度起到真正的激励和督促作用。

  2、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。首先,要加强文化站干部队伍建设,尽快解决文化站干部配备不足、兼职过多、工作负担偏重等问题,吸收一批优秀人才充实文化站干部队伍,有系统有计划地对现有文化站干部进行业务技能的培训,逐步提高文化站干部的整体素质,使文化站真正起到对本镇文化体育工作的组织、协调、指导、督促作用。其次,要建立一支文化指导员队伍,在文体爱好者中挑选一批有业务能力和组织能力的骨干分子,经过培训考核,发展成为文化指导员,通过他们的组织发动,使业余文体队伍能够开展正常的活动。第三,要通过举办经常性的文艺汇演、体育比赛的形式,让基层业余文艺队伍有展示的舞台。市文化馆、市体育总会等单位要充分发挥人才集中的优势,根据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实际需求,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,有计划地开展培训辅导,让更多的群众有更多的机会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。

  3、进一步健全文化设施网络。首先,要立足于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,进一步完善市、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三级文化体育设施网络,加快建设市体育馆、文化艺术中心等大型重点文体设施项目,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。继续加大东海明珠工程和村落文化宫建设力度,尽快普及镇(街道)东海明珠工程,做到村村建有文化活动室。新建住宅小区必须留有文体设施建设用地,为方便小区居民娱乐、健身、休闲打好基础。其次,要重视文化设施的作用发挥,采取有效措施,消除重硬件建设轻作用发挥的现象。对于市级文化体育设施,可以探索和运用灵活多样的管理运行模式,不必全部由政府包养;要畅通渠道,让群众公开评议其作用发挥的情况,督促其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。对于各镇(街道)文体活动中心和村落(社区)文化宫要在加强管理的同时,每年对软件建设和作用发挥情况进行考核评比,合格的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,管理不善、作用发挥不佳的要取消先前获得的相关荣誉。第三,要切实解决相当一部分村落文化宫无专人管理的问题,建议可由市、镇两级共同补助大部分费用,由各村落文化宫聘请专人管理。

  4、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供给。第一,要继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“文化送百村”活动,将文艺演出、电影、图书送到群众身边,继续引进高水准的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。给市瓯乐艺术团给予有力的支持,催生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舞台艺术作品。让不同类型、不同水准的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丰富群众的日常生活。第二,要充分挖掘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与内涵,切实做好青瓷瓯乐、车子灯、高翘、连响、舞龙、舞狮、滩簧、高抬阁、火流星、剪纸、民间画等慈溪优秀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,加以改进提高,不断提高艺术水准,让它们走进群众的日常生活,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项目。三是要组织动员全市文艺工作者,深入基层、深入群众,充分了解群众需求,创作一批为群众所喜爱的文艺作品,特别是适合于舞台演出的戏剧、曲艺作品。

  5、积极探索文化资源整合的新机制。今年8月,我们了解到龙山镇正在进行公共文化配送服务市场化、网络化试点,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。龙山镇将现有文体设施、设备器材等硬件资源和民间艺术、文艺队伍、电影图书等软件资源进行了整合,成立了公共文化配送服务中心,面向社会推出了文化配送服务,服务分为纯公益性、半公益性和市场化三种,他们将服务项目制作成菜单,以文本和网络的形式供群众选择。虽然由于试点的时间不长,我们还不能对它的成效作出评估,但是这种创举应得到各级政府的鼓励和支持。建议龙山镇将试点做深做实,及时总结经验,不断完善。各地各部门要积极开展整合文化资源,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新机制、新方法的创新与探索,为我市基层文化建设走出一条有特色有成效的新路子。(民盟)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